VMware替代潮背后中国ToB早已「变天」

  公司新闻     |      2025-01-19 09:57

  王明,是一家养猪场的技术主管,临近年关,一想到因VMware替换导致的明年IT预算飙升,他就火上心头。

  去年底,VMware被博通收购后,一年之内,对中国市场连出重拳,包括裁撤中国团队,退出中文支持,终止永久许可,改为订阅模式和组合包等。尤其是售卖模式的改变,导致不少客户新购、扩容和升级的成本大幅增加,一些项目中,采购价格甚至飙升3-6倍。

  其实,他早就想换掉VMware了。他告诉雷峰网,过去公司业务相对简单,传统三件套“计算、存储、网络”就能把生意跑起来,但现在,企业大了,业务需求变复杂了,公司自建了私有云平台,使用的云产品少说都有二三十款了。

  近两年,公司业务也逐渐在向云原生方向演进,王明梳理了一番发现,自家的云平台需要升级了,不止涉及VMware所在的IaaS层,还包括PaaS、SaaS等各个层级,这是一种比VMware等单项技术替代更深层、考虑更长远的需求。

  更何况,这几年,信创、大模型……各种趋势、浪潮汹涌而来,自家企业要想不掉队,要想做大做强,云平台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事实上,眼下的这波VMware替代,不仅是触发中国企业们云平台转型升级的一次契机,也是这么多年来中国IT行业持续演进的一个缩影。

  VMware是虚拟化领域的鼻祖之一,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业内第一款针对x86服务器的虚拟化产品VMware ESX。等到在2015年,大多数企业已经基于VMware的虚拟化平台实现了标准化。据Gartner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VMware在全球服务器kaiyun体育全站 Kaiyun登录网页虚拟化市场占领了近97%的收入份额。

  雷峰网从一些业内人处了解到,以银行业为例,2019年信创政策刚提出来时,大家还处于试水阶段。当时的主流做法是:基于英特尔芯片建设云平台,同时增加一些国产芯片资源池,算下来,信创服务器占比可能只有10%。

  除信创因素外,近两年,云原生、大模型等,也对企业,以及背后的供应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云原生这几年已成行业共识,微服务框架、API网关、分布式事务,消息队列等,已成为企业云平台常见需求。

  前者需求萌生得更早一些,大约在2016、2017年左右,多见于受到强监管的金融机构,而后者需求则是伴随各行各业传统企业的业务增长,在近些年蔚然成势。

  替代VMware,帮助企业进行传统私有云或自建云平台升级改造的供应商主要有三类:

  其中,超融合厂商提供的服务和平台,相对更加轻量级,适合初创企业和小企业快速起步、替换或构建基础设施。而拥有一定PaaS能力的小型云厂商们,则适合一些中小型企业的云转型。

  以云原生为例,那些拥有大量To C敏态业务的互联网大厂往往更能打磨、沉淀出一套成熟的云原生套件,其中包含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的方法论和经验范例,并且还在持续不断地迭代、更新。

  雷峰网此前曾在“云巨头打响生态革命”系列文章中分析过,由于各种历史渊源,在中国IT行业发展上半场,“施工队”式的工程思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不少中国软件公司,本身作为欧美IT产品的渠kaiyun体育全站 Kaiyun登录网页道商,更擅长围绕这些IT产品给企业做落地施工。

  产品思维更偏重于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其体验和深度需求、长远需求的挖掘,以及保持服务、产品的持续迭代和优化。

  因为这些公司此前服务了大量的To C客群和场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一种“站在用户角度思考”的习惯。当他们转向To B服务时,这一思维模式得以无缝延续。

  眼下,中国企业的IT现状是各类新老芯片同时存在,一云多芯片是普遍现实,各类软件也参差不齐。若让企业在IT替换或升级时,完全按照供应商的要求“另起炉灶”,在成本上显然会更吃力,而一套能兼容各类软硬件的方案,对企业来说,显然更为实际,压力也更小。

  因此,腾讯云分布式云,既不对服务器芯片品牌、网络设备等硬件做强绑定要求,同时在软件架构和技术体系上也更开放,比如TDSQL数据库,TSF微服务框架,TBDS大数据平台等产品都是基于开源版本做了增强,支持兼容开源体系和技术栈,这样做的好处是,提供的方案对企业原有软硬件的适配性更强,客户升级改造的成本会更加可控。

  事实上,“站在客户角度”,对中国To B供应商来说,从来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充满了曲折摸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