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了各自的开放平台战略,新浪SAE等PaaS的先行者也在业务拓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众多互联网巨头的介入和推动下,我国PaaS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年市场规模增长近20%,但由于目前国内PaaS服务仍处于吸引开发者和产业生态培育的阶段,大部分PaaS服务都采用免费或低收费的策略,因此整体市场规模并不大,估计约为2.2亿元左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PaaS的发展前景抱有充足的信心。
通过在云计算领域的大量投入、积极研发,我国公有云服务企业在技术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这样的优势,大型云服务企业正在吹响进军海外市场的号角。阿里云在美国和香港数据中心进入商用阶段,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未来,我国企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同亚马逊、IBM这些国际巨头一同竞争。
《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等利好政策将进一步推动云计算快速发展,预计2015年国内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90亿元,增速超过30%。云计算的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带动和促进了上下游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我国云计算上下游产业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
“混合云”中的公有云部分的业务是需要大型化数据中心承担,数据中心的大型化已成必然趋势,同时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数据中心进入了一个模块化、智能化的时代。从数据中心具体建设步骤来看,在数据中心规划初期是无法有效预计未来的服务量级的,如果不顾业务量大小,盲目建设大规模数据中心会为数据中心建设企业带来较大的前期成本压力和资源浪费,而后期的扩建扩容存在着周期长、管理复杂等诸多限制。现在模块化数据中心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其特点是数据中心建设工程产品化,能够通过工厂制造实现现场短周期、快速部署,满足数据开云网址 kaiyun官方入口中心“灵活可扩展”需求。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发展到现在,节能、环保已经是其技术革命的重点环节,而高功率密度设备的大量应用使得数据中心的制冷问题越来越突出,数据中心建设需全生命周期地综合考虑如何去提高可靠性和降低能耗。
无论国内还是全球,SaaS一直是云计算领域最为成熟的细分市场,用户对于SaaS服务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2013年估计国内SaaS市场规模在34.9亿元左右,与2012年相比增长24.3%。
从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云计算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了解到,2013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606.8亿元,增速放缓;2014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174.1亿元,同比增长93.5%,增长速度加快。
2014年,云计算企业纷纷通过并购、融资、合作等手段构建自己的产业体系或生态圈,以增强自己的产业竞争力,弥补产业短板,与合作伙伴一起构筑强大的竞争优势。未来几年,云计算产业有望形成若干个类似于Wintel体系的稳固合作体系,在此之前,市场将处于激烈的洗牌阶段。
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加剧了用户对于云安全的担忧,虽然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依然会通过各种措施完善公有云的安全,并会继续加强用户隔离、数据备份方面的投入,但用户出于对数据隐私性和可用性的考虑,必然会将核心数据及应用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通过企业私有云来支撑。“混合云”将是未来云计算发展主要应用模式,从中国市场需求来看,尤其是对国内的大型企业来说,混合云是最务实的方案,既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投资,又可以解决现有系统无法支撑突发业务流量和数据隐私方面的问题。从厂商动作来看,各个IT巨头迈向云计算的方向无一例外的是“混合云”模式,IBM、HP、华为、微软、EMC等纷纷推出混合云策略及解决方案。
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人民币,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13年,我国的IaaS市场规模约为10.5亿元,增速达到了105%,显示出旺盛的生机。IaaS相关企业不仅在规模、数量上有了大幅提升,而且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UCloud、青云等IaaS初创企业分别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
与云计算应用的模式相对应,云应用中的“公有云”部分将主要由几个大型甚至超大型数据中心承担,由云服务商提供运营服务,而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数据及业务将在企业“私有云”之上运行,由企业自己运营。数据中心布局最终将呈现“几N”的形式。目前,中国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布局还存在着市场的非理性特征。主要原因是目前尚处于国家引导发展的初期,尤其是处于政府政策性扶持阶段,受优惠政策的支撑,云计算数据中心密集地集中在需求大、应用多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市场主体并未过多地顾及能源支撑的可持续性,政策性支持弱化了市场要素的作用。“几个”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未来布局将会在土地、能源、成本等的约束下,向资源富集,空气、水、环境等较好,低温冷能丰富的高纬度地区集聚转移。“N个”企业私有数据中心将在企业附近就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