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现象,投资者担心是泡沫的前兆,反垄断者担心MAG7压制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宏观投资者认为资金过于集中于科技股的投资。
这个泡沫很大吗?2000年时,微软已经是全球市值第三的企业,营收规模为229亿美元,而近四个季度微软的营收为2618亿,增长11倍,再想想3万多亿美元市值的英伟达,营收还能100%的增长——这些巨头股价并不完全是泡沫,而是实实在在的大象狂奔。
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想先回顾一下历史,头部企业市值占比的提升是美股历来的趋势吗?
1968年美股最高市值的公司是IBM,356亿美元,1987年最高市值的公司还是IBM,690亿美元,19年仅增长93.8%。相比之下,1968年美国GDP0.94万亿,1987年达到4.86万亿,增长417%——这段时间,巨头的市值增长远远落后于整体经济。
到了2008年,最高市值的公司是埃克森美孚3972亿,虽然遭遇金融危机,当年指数大跌,但相比1987年最高市值的公司仍然上涨475%。而2008年美国GDP14.77万亿,比1987年增长204%——这21年里,巨头的市值增长开始超过整体经济,但还在可比较的范围内。
到了现在(截至2025.2.7),最高市值的公司是苹果34195亿,相比2008年埃克森美孚的市值上涨了761%,但2024年GDP29.2万亿,比2008年仅增长98%——最近16年里,巨头的市值增长大幅超过整体经济,已经完全不可比,也是我们看到的,美国经济增速一般,但股市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换一个视角,1968年,前20大市值公司占GDP的22.4%,到了1987年下降到9.6%,到了2008年又回升到20.7%,但到了今天,暴增至88%。
所以巨头并不是一直在高速增长,而是以1987年为界,2008年是一个加速的拐点,这两个节点发生了什么变化?1987年以前的世界是工业革命时期,1987-2008年是互联网革命的第一阶段,而2008年以后,互联网已经深深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个行业都有巨头,但一个行业巨头能成为成为国家巨头和全球巨头,并不是说只要把产品做好,把管理搞好就行了,自身的努力只是一个方面,每一个企业都会遇到规模的边界,从行业巨头变成整个市场巨头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而成为整个市场的巨头后,还能快速发展,更是需要时代的机遇。
我打算用一系列文章,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解释Mag7的不同之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本人持有其中部分公司,以及大量的美股指数,所以不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什么是企业增长的极限呢?这就要回到科斯对企业的定义:企业是一种资源配置的组织形式,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通过内部的指令协调替代了部分市场的价格机制,从而减少了交易中的摩擦和冲突。
企业内部指令下,员工之间合作的好处是可以无偿共享经营信息,可以放弃眼前利益追求更长远的发展,可以集中资源于更有潜力的业务,但这个前提是不超过太多行业内的知识,管理者的能力足以通盘考虑,并且企业的组织文化足够强大;
外部交易的好处只有一个——市场化最大范围配置资源,你可以寻找性价比最好的上游资源,最理想的下游客户,并通过市场化进行淘汰,外部交易更适用于新业务,超越了现有行业专业知识,也超越管理者控制能力所能达到的企业规模。
也就是说,某一个生意,如果让一个企业来做的成本,低于几个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那么这个企业的规模就有扩大的空间,否则,这个企业目前的规模就到了极限。
这就是科斯定义下每一个企业增长的极限,这个极限取决于产品品类特征和公司的管理能力。
以前能从行业巨头成长为全球市值巨头的企业有三种类型,极限都与行业特点有关。
第一种是以可口可乐为代表的消费类公司,它的特点是品牌力强大,可以把产品卖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拥有一定的定价权。
第二阶段规模扩张的驱动力是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可口可乐通过美国军方的全球部署建立了广泛的瓶装厂网络,并作为美国文化象征输出至全球市场;
可口可乐能够成为市值巨头,本质上还是饮料市场必需品和跨文化的行业属性带来的,行业巨头一定会成为全球市值巨头,没有可口可乐,也会有其他公司。
但此后,可口可乐的营收增长长期在个位数徘徊,未来大概率也是越来越低,市值排名已经下滑到30多名,主要是因为消费公司的市值规模上限受制于两大因素:
一个是人口和品类渗透率共同决定的单一消费品品类总规模,除非你能让机器喝可口可乐,否则总有人不喝,就算你把百事可乐买下来,营收也就是一次性的增长,规模上限是肉眼可见的,规模越大,增速必然越慢。
另一个因素是跨品类对管理的挑战,品牌的影响力随着品类的相关性降低而降低,在水、果汁、茶饮料领域,大家可能还认可口可乐这个牌子,到了食品,品牌的影响力就没那么大了,再到食品之外,几乎没有影响力。
无论你是卖产品还是卖品牌还是卖生活方式,瓶颈总是实实在在的,因此这一类巨头的规模上限与行业品类特征息息相关。
第二类是收租类的行业巨头,往往出现在金融、资源、电信等行业,这一类公司提供的产品并没有特别之处,也不靠品牌占领客户心智,但它们往往因为机缘巧合控制行业的某些核心资源,以此资源为基础,进行规模扩张。这一类行业的巨头,也会成为全球市值巨头,有三个原因:
其次该领域天生有垄断性,自然资源都是特许经营的行业,金融行业有政府管制,大公司甚至有左右政府决策的能力,电信有网络效应,大公司如果不被限制,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看一看1987年美股前十大市值的公司,IBM、埃克森美孚、通用电气、美国电话电报、杜邦、默克、DEC、高特利、福特、通用汽车,大部分都是这两类公司之一。
第三类就是以Mag7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科技并不是一个行业,而是生产力要素,因此这些公司的行业特征差别很大,亚马逊的主营是零售,特斯拉是汽车等制造业,苹果是消费电子,微软是软件,谷歌和Meta是互联网,英伟达是半导体设计……,虽然你大体上可以这么归类,但实际上,它们大多数都突破了行业的界限,行业属性变得模糊——这才是它们成为巨头后,还能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微软在2000年底,已经是市值第三的公司,4000多亿美元的巨无霸,跟它排名并列的通用电气、辉瑞、沃尔玛,包括同为科技公司的思科和英特尔后来的市值都增长缓慢,唯有它目前市值已突破3万亿,24年里累计增长665%,年均增长8.8%(不含分红)。
这个增速如果是小公司确实不算什么,但对于这样一个产品市占率已经超过80%,很难再找到空间的公司,是怎么实现的呢?
大部分人对微软的印象还是office办公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确,微软的业务目前还是依托这两样核心产品,共分为三类,占比分别为:
“个人电脑”业务大家最熟悉,包括Windows业务、游戏、搜索广告等个人业务;“生产力及业务流程”主要是Office及云服务、LinkedIn和Dynamics 产品和云服务等企业业务;“智能云”业务是201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以Azure为核心的云计算服务。
1975~2000年是微软规模增长最快的阶段,这个阶段跟可口可乐没有本质的区别,靠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了个人电脑,靠Office套件统治了办公软件的标准。
但软件与饮料在行业上的不同已经显现出来,消费品的品牌偏好本身也决定了必然有人不喜欢你,市占率超过50%之后就很难再进一步了,而
即便如此,2000年后的微软,仍然陷入企业增长的极限,虽然微软不断在互联网和个人消费电子领域推出自己的产品,如MSN、Bing搜索引擎、Xbox等,为其后续的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基础。但规模kaiyun体育全站 Kaiyun登录网页而言,到了2010年并没有突破,市值仍然停留在4000多亿的规模。
更重要的还不是这些财务数字,Azure标志着微软从传统软件巨头向云服务提供商的全面转型
同时,微软为了提升云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促进了开发者、合作伙伴和客户的生态系统建设。
原因在于软件业自身的革命,从授权模式,转向服务模式(SaaS)和平台模式(PaaS),后两种模式都是从其他行业的利润中直接分肥,软件业从与其他行业并行的行业,变成其他行业的底层基础设施行业。
但财报出来后,苹果反而止跌了,因为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8%,利润增速超过营收增速,说明利润率更高,原因在于服务收入 2024 年增长 13%,苹果服务部门的毛利率为 73.9%,而产品部门的毛利率仅为 37.2%,苹果的生态系统货币化能力仍然强劲,再加上在印度市场取得了 10% 的市场份额,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了 58.5%,部分抵消了大中华区的失利,股价暂时稳住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苹果的硬件只是业务的载体,消费者买苹果真正在意的是系统、软件等服务。苹果的营收在2010年以前,几乎都是硬件收入,软件服务只是附加,但到了2015年,苹果公司进一步拓展iCloud存储、App Store、AppleCare等服务后,
所以苹果的估值也从10年前的15倍(消费电子公司的标准估值)提升到30多倍的软件服务公司的估值,正是因为投资者认为,苹果在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比消费电子业更高。
当然,苹果真正的问题是在AI时代可能落后,当其他公司都在各个方向押注人工智能新技术时,苹果的资本支出却比去年下降了近 14%,苹果可能会重蹈IBM在互联网时代过于保守的覆辙,当然这是本系列后面的主题了。
二战以前的科学发明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或个人书桌前做出来的;而近几十年,都是企业家领着一群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办公室里搞出来的。
但Mag7巨头的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是一个创新性企业,公司内部指令化经营的
效率高于市场交易的地方,不是团队合作,而是团队学习。这个系列的下一篇,我想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Mag7巨头突破增长极限的管理方面的原因。
近两年全球股市上涨、商品通胀、黄金暴涨、航运暴涨,资本转移……,既是机会,也是风险,需要时刻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的变化,建议订阅我的“钢大的财富新思维圈子”
令人担忧!网传预测上海2026年幼儿园入园人数,与2020年相比暴跌近40%!
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江西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园街道党工委原副书记叶和平被查
【教研帮扶】“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初中生物学和高中生物学专场举行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